强建设优招商
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在达州东部经开区标准化厂房,依山而建的绿色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生态公园。厂区内共建有28栋厂房,在“两高”设计理念的引领下,突出高空间、高承载的优势,使得建成厂房与常规厂房相比净高大幅度提升,完善的配套设施更是让企业“拎包入住”成为了现实。
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能够为园区吸引投资、聚集企业、促进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作为达州东部经开区首批签约入驻企业,达州市正宏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投料联动试车阶段。
回顾企业从建设到投用全过程,达州市正宏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赵伶丽感触颇深:“园区优良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据说园区还在规划方便我们企业员工停车的停车区域。这些举措都为正宏储能在东部经开区安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快速推进、突破发展”主基调指引下,东部经开区从零起步,白纸作画,在荒坡丘陵间破茧成蝶,上演着“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民生工程项目齐头并进,亭子文教城“初步成城”、麻柳智造城“完全成城”。同时,依托“通江达海、外联内畅”的区位优势,规划构建“1条高铁+2条普铁+1条铁专线”铁路网、“三横三纵”“田”字形高速路网,达开、达万直线快速路网以及平行多通道联动亭子、麻柳、开江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从“场镇”到“城区”的蝶变。目前,东部经开区正以项目推进为新区建设“主战场”,加快推进“成势成城”。
“我们坚持建设产业两手抓,强化要素保障,全面优化产业生态,用规划吸引拓展型企业,用未来吸引成长型产业,重点围绕达州钢铁、星空钠电、中基导电炭黑三个百亿级龙头企业,打好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带动园区钢焦尾气耦合能源化工、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全力构建‘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片产业’的新格局。”达州东部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王华琼说。
强保障优服务
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
多年以来,大竹县由于境内无大江大河,加之缺乏大型骨干水利工程,资源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是当地发展长久之痛。为破解“缺水”问题,达州市启动“引水入竹”工程,并于去年12月建成通水,不仅稳固了民生根基,也让园区企业生产再无后顾之忧。
“引水入竹”通水后,缺水问题从此不再是制约当地工业企业发展的阻力。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大竹县得天独厚的苎麻资源和全方位的要素保障,正以“重塑苎麻产业新标杆”为目标,全力推进大竹苎麻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预计产值可达9亿元。
四川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周平告诉记者,企业有800余名员工,其中不少员工都是外地人,大竹经开区管委会专门修建了员工宿舍和员工食堂,保障他们的餐饮住宿问题。同时,园区附近的学校也让员工子女能够就近读书。另外,纺织生产企业对水、电、气都有大量需求,园区不但建好了配套设施,还在政策上给企业大力支持,节约了生产经营成本,让企业能够安心抓发展。
近年来,大竹经开区聚焦提升要素保障能力重点攻坚,统筹推进交通、能源、环保等关键领域建设,累计建成园区干道30公里,投运110KV变电站、年输转能力27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集输站、年供气能力1.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站及日处理1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优化公交路线班次,4条公交路线延伸进入园区,建设大竹科创CBD,同步配套产业员工大厦、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设施,形成“要素保障+精准服务”的双轮驱动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大竹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张真波介绍,目前,大竹经开区已帮助企业破解招工难、融资难等困难问题100余项,成功签约南园实业、宇一模具、安浦联等16个投资项目,精心培育川环二期、鑫宏力二期、361°鞋塑等12个倍增项目,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轻纺鞋服三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三竹鼎立”“三纺联动”产业格局初步构建。
强规划优结构
全域工业矩阵加速构建
当前,达州工业全域攻坚,协同发展,交出硬核答卷,实现历史性跨越,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速达21%,工业投资额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七;主导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1.8%。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达州工业发展的坚实步伐,更是达州迈向工业强市的有力证明。随着“双园驱动”战略持续深入推进,“2+7”全域工业矩阵加速构建,达州工业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更大跨越,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达州市经信局园区科负责人毛凡晓表示,市经信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以“双园驱动”战略为引领,紧扣园区建设“3+2+3”核心目标,重点聚焦“提能赋园、新质立园、企业满园、科技强园、品质兴园、环境优园”六大攻坚方向,系统谋划、多维发力,奋力推动全市“2+7”工业园区再上新台阶。(魏磊 向昶锟 郑嘉豪 杨银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