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东委员:
你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延链发展的建议》(第156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明确产业定位,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按照国、省开发区建设相关要求,按照“每个县(市、区)的开发区不超过1家”的相关规定,整合优化后不再保留未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具有开发区性质的园区。同时,立足全市“3+3”重点产业发展实际,明确支持1个园区只发展2个(1个主导产业和1个潜力产业)带动强、特色明、潜力大的产业,大力支持通川区发展医药食品产业,宣汉县发展能源化工、新材料产业,大竹县发展电子信息配套产业,渠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等,促进各地开发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切实有效避免区域间同质化竞争。
二、聚焦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出台《达州市“3+3”重点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达州市“3+3”重点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建立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饰等重点产业链图谱25个,着力优化布局、壮大集群、完善链条、做强园区,推动传统领域转型升级、优势领域加快发展、新兴领域培育壮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全市“3+3+N”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09.4亿元,占全市比重达80%。同时今年,还专门聚焦落地的10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绘制了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图谱,梳理目标企业100余家,为下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立足产业导向,优先保障要素资源。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统筹土地、环评、能耗等各类要素资源向质量高、落地快、贡献大的项目倾斜,实施项目建设“效率革命”,全力推动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努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和有效投资量。2021年以来,已先后招引10个百亿级主导产业项目,其中浙江正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等7个百亿级产业项目围绕天然气、锂钾优势资源展开,延伸天然气精细化工、锂钾化工、磷硫化工链条,积极布局化工新材料、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制造等新兴产业。
四、完善考核制度,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出台《达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季度考核实施细则》《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实绩考核》等系列考核文件,将“3+3”重点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各地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积极性。今年6月,修订出台了《达州市招商引资工作月度考核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导向,对非该县(市、区)主导产业,考核对应得分按所得分数的80%计分;对不符合各地主导产业定位,有序流转至相关县市区的项目,经流出地、流入地协商一致,考核得分按4:6分享计分,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倒逼各地将精力集中到发展主导产业上来。
达州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
2024年7月30日